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葱岁月。在塑造自我的过程中,总有一个阶段会在外界寻找偶像,树立自己的榜样,用以学习、模仿,找到成长的方向。追星古已有之,也是每个人都可能出现的情感和心理需要,原本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环境。互联网背景下,移动自媒体等即时通信工具促使人类社会进入真实与虚拟交叠融合的新环境、新时空,催生新的社会行为和文化样式。于是,当代青少年的追星出现了新方法、新形态。
社交媒体助力虚拟网络社群建构,为规模化、组织化的“饭圈”模式提供了可能。在资本力量、互联网平台、相关利益群体的市场化运作下,追星的粉丝被集群化、有序化地“管理”起来。青少年追星不再是暂时的、个人化的行为,而是从过去粉丝与明星有距离的精神交流满足,变为粉丝“擦亮明星”“供养明星”、深度介入艺人职业发展过程的组织化、持续性行为。“饭圈”成为造星链条、娱乐产业中新的运作模式和经济形式。“饭圈”粉丝群以艺人形象、利益为最高理想的价值观,也在极端的偶像崇拜观念灌输强化下,被固化下来。通过系统化、模式化的策划、设计与运作,“饭圈”微观上介入“爱豆”(idol,即偶像)生活、事业,中观上给娱乐行业带来新的获利模式,宏观上对经济、社会、文化传统秩序产生局部性冲击,也将青少年应如何理性追星,应遵循怎样的社会道德,应如何进行道德自律等问题再次推到公众面前。
对于“饭圈”中的青少年粉丝群体来说,在社交媒体平台加持下,他们以明星艺人为生活重心,狂热参与公演现场、选秀活动、握手会、见面会;他们陷入为“爱豆”打榜、购买产品、制造话题、线下众筹等团队计划、安排的活动。他们“氪金”供养艺人,承担了不该承担的经济重负;他们把情感投注在想象中的“亲密关系”上,将真挚情感付诸虚拟。长期浸淫于“饭圈”的青少年群体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与问题。
在信息接受和处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信息茧房”,只看自己想要看到的、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缺乏自主认知、理性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在使用媒介方面,为了明星的话题度、美誉度,花大精力“控评”,甚至与其他粉丝群体互相谩骂、拉踩引战,显示出对不同意见宽容度的缺失。在行为方面,唯偶像是从,没有标准、缺失底线,一方面美化、抬高“爱豆。